经典永流传——读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》有感
“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,中华传统文化灿烂辉煌。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灿若繁星、浩如烟海,其精华是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基础。”翻开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》这本书,映入眼帘的就是序言的这一句话。是啊,中华民族的传统是经过了五千多年的洗涮,我们应把这些传统文化代代相传。
读完这本书,我学到了许多知识,像古人如何立身做人、勤学好问、尊老爱幼、见贤思齐,及其许多格言警句、经典名篇和一些字的来源。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古诗词“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”、“昨日江边春水生,艨艟巨舰一毛轻”、“一年三百六十日,多是横戈马上行”……我原本是个诗词狂,但背诗总是不解其义,浅尝辄止。自从读了这本书,书中那些精美的插图和浅显易懂的注释引诱我读下去。从此,我对中华的经典文化有了近一步的了解。
古代的经典诗文蕴藏着许多深刻的哲理:李白的《春夜洛城闻笛》使我明白了古人之间的儿女情长,郑燮的《题画竹》让我懂得了古人做事的精益求精,读岳飞的《满江红》,我了解了古人的豪情壮志……诗词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诗人的情感,激起了我对诗词的热爱。于是,我便疯狂地背诗词。这远远不够,我还将默写好的诗词做上批注,并身临其境地想象这些画面。我还利用放假时间观看《中国诗词大会》,增强对诗词的认识。如今,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经典诗词。
阅读古诗文,好比跟一位杰出的人对话,提高自己的修养,使自己在现代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。在经典诗词的海洋中,我明白了许多令人终身受益的道理,对我产生影响最大的是第四单元——勤学。我是一名六年的小学生,以前,我十分努力地学习,可是,到了六年级,我却松懈了下来,甚至学会了偷懒,导致学习成绩不稳定,自从读了这些优秀的古诗文后,我不禁惭愧万分:连家世贫困的孩子都这么勤奋读书了,而我正是处于小康社会的新一代儿童怎能有惰性心理呢?难道我要在小学最重要的时刻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吗?于是,我再次用功读书,争取取得更优异的成绩!
唐太宗李世民说过:“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史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事非。”是啊,读经典诗词,知人间百事。诗词,这个不平凡的经典,需要我们代代传承下去。我要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诗词比赛、经典诵读等活动,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诗词,爱上经典文化。我感谢中华民族的经典诗词,使我们成长,使新时代更加繁荣、辉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