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雄赞歌——读《华侨抗战女英雄李林》有感
华安县第二实验小学五年3班 林烨 指导老师:王亿梅
习近平总书记说:“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,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。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,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。”——题记
回望历史,我感慨万千:若无抗战英雄的流血牺牲,何来今日社会安定,人民康乐?人民英雄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,人民英雄的伟大精神永垂不朽。
书中的李林出生后四十多天就被亲生父母遗弃,随后被人收养。她跟随养父母来到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印度。在这里,她亲眼目睹了种族岐视,受尽他人欺凌却只能忍气吞声。之后李林在印尼侨居时期,华侨领袖陈嘉庚的爱国爱乡情怀,深深感染了她幼小的心灵。李林深感国仇家恨,积极参加了抗日战争,最后不幸被日伪军包围,身负重伤依然英勇抗击到最后一颗子弹。为不被活捉,李林用最后一发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,以25岁的青春年华壮烈殉国。
“血染征衣凝铁骨,山河静穆有啼痕。如今雁北硝烟尽,侨女犹然浩气存。”书中这首诗高度概括了华侨抗战女英雄李林的感人事迹。李林是漳州人民的骄傲,是海外华侨的楷模,也是我们学习的标杆。
看到这里,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了毛泽东爷爷写的一首七言绝句“飒爽英姿五尺枪,曙光初照演兵场。中华儿女多奇志,不爱红装爱武装。”李林那不怕牺牲、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不就是这首诗的生动写照吗?李林,作为一名华侨抗战女英雄,勇敢坚毅,巾帼不让须眉。
我的心里顿时对李林肃然起敬:祖国的万里江山,浸染了多少英雄的鲜血;人民的幸福安宁,凝聚了多少英雄的慷慨付出。我们的美好生活是无数像李林一样的革命志士抛头颅、洒热血换来的。我们应该为他们深深地鞠上一躬。
时势造英雄,时代呼唤英雄。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。天越黑,星星越亮,英雄便是时代中最有担当的人。
2020年初,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武汉爆发,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在全国打响。钟南山爷爷临危受命,亲自挂帅出征。84岁的他,又一次奔赴抗疫第一线。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。”在当时向大家提出这个建议的他,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当时,却义无反顾地连夜坐上了去往武汉的高铁,他知道那里是最危险的,在人民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候,他挺身而出。在这里我知道了什么是勇敢?勇敢不是无所畏惧,而是心怀畏惧,仍然向前。他这样奋不顾身,心系祖国的伟大精神让我瞬间泪奔。钟南山爷爷——“共和国勋章”的获得者,他有着战士的勇猛,有着院士的专业,更有着国士的担当。我要为他点赞!
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新冠肺炎最初的“小汤山”,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,妻子也因身处前线而遭遇感染,他依然身先士卒、坚持奋战。当被问及自己的病情时,他总显得豁达,不多言便迈着蹒跚的步子,继续坚守在病房,与同事们一起与病毒作殊死搏斗。“国有战,召必回,战必胜”张伯礼、陈薇、林立等医护工作者也纷纷主动请缨,不计报酬、不论生死、逆着人流、驰援武汉。
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,面临未知与无奈,数以万计的白衣战甲们冲锋在前,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,为你我驱散疫情阴霾。这些人不正是李林的化身吗?
郁达夫曾说“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,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。”幸运的是我们有“甘愿征战血染衣,不平倭寇誓不休”的英雄;我们有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英雄;我们有“燕然未勒归无计,羌管悠悠霜满地”的英雄。时光流淌,英雄的精神永远熠熠生辉,英雄的赞歌永远经久不衰!